丙肝患者肝癌風險高17倍 (蘋果日報)

【本報訊】慢性肝炎主要由乙型及丙型肝炎引起,香港肝病學會成立全港首個丙型肝炎資料庫,分析公立醫院及臨床數據,推算本港有2.2萬名丙肝患者或感染了相關病毒,當中一半人未被確診。肝科醫生指出,丙肝不會有明顯症狀,患者難以察覺,讓病毒在體內潛伏,並引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,或與糖尿病及乙肝等長期病患共存,增加死亡風險。有患者因為感染丙肝多年,錯過了換腎良機。
記者:于健民
香港肝病學會袁孟峰教授稱,丙肝大致可分為六種基因型,以一型在港最常見,約佔48.8%;其次為六型,佔33.6%。基因型的丙肝,潛伏期時一般不會出現病徵,僅極少數患者有大小便色澤異常、惡心嘔吐、黃疸等症狀,一般較難察覺,病毒潛伏期過後便會引發慢性肝炎。
袁指丙肝患者一般有其他疾病纏身,學會成立全港首個丙肝資料庫,收集05至17年的公院及臨床數據分析,發現24%丙肝患者有糖尿病、8%有乙肝,大部份都是因慢性病求醫時,抽血檢測才驗出帶有丙肝病毒,診斷慢性肝炎。
丙肝主要透過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品傳染,25%成因不明,有可能因不安全性行為、母嬰傳播等染病。綜合公立醫院數字,2005年至2017年全港有11,309宗丙肝確診個案,學會推算連同社區隱藏個案,實際有2.2萬名患者或感染了病毒,一半人未被確診。
袁指,估計每100名丙肝患者有75至85人有慢性肝炎,當中20人演變成肝硬化,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亦較常人高17倍。
有隱藏患者錯失換腎良機
今年55歲的李先生是丙肝康復者,他數年前更罹患糖尿病、脾臟脹大及末期腎衰竭,要長期洗腎及輪候換腎,但抽血測試發現他有丙肝,經評估後擔心移植後增加排斥機率及有併發症,故錯過了換腎黃金時機。
肝病學會黃麗虹教授表示,李先生的個案由肝、腎兩科醫生聯合評估,認為換腎風險太高,為了讓他及早醫治丙肝再重新輪候換腎,醫療團隊安排他經「愛心用藥計劃」,向藥廠申請免費試用今年引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的口服抗病毒藥物DAA組合製劑,治癒丙肝後現已重新輪候換腎。